• 认识环境,努力干去——张伯苓在1935年南开大学始业式上的演说

    校史文萃 2023年10月16日

    编者按:1935年9月17日,张伯苓校长在南开大学始业式上,面向新老同学,提出了振聋发聩的“爱国三问”:“你是中国人吗?你爱中国吗?你愿意中国好吗?”同时,他要求学生们每天都要自省三次“我真爱国么?我自己对公家有好处吗?我自己对公家有害处吗?”这可以说是南开以爱国为宗旨的“每日三省吾身”。张伯苓校长提出的问题,是历史之问,更是时代之问、未来之问,需要我们一代一代这样问下去、答下去。现刊发张伯苓校长…

    阅读更多»
  • “大学最要者即良教师”

    “大学最要者即良教师”

    校史文萃 2023年10月13日

    梁吉生 原载于《中国科学报》2021年3月16日第8版   1946年,张伯苓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名誉博士学位   1937年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第一届研究生毕业照,第一排左数第五位为张伯苓 上世纪30年代,张伯苓(左)为学生足球比赛开球   ◎才必上选,数必充实。   ◎大学与大学之间竞争,当“人”不让。   ◎必也学行并茂,资质与学力兼长者,始能入选。   今年是著名教育家张伯苓先生逝世七十周年。…

    阅读更多»
  • 说说老南开的“土”

    说说老南开的“土”

    校史文萃 2023年10月13日

    胡崇玄   一 从民国开始,就有人说南开“土气”,谣曰:“北大官气,清华洋气,南开土气。”   南开“土”,好像是事实。就说建筑吧,南开各校早期建筑以灰色调居多,风格素朴,跟燕京大学、武汉大学富丽的宫殿式建筑形成鲜明对比。南开各校的校址,南开洼(天津南开中学),八里台(南开大学),沙坪坝(重庆南开中学),伍家坝(蜀光中学),都很土气,至今重庆还有人提出“坝”这样的地名太土太俗,应该换掉。南开大学的…

    阅读更多»
  • 与共产党同向同行的张彭春

    与共产党同向同行的张彭春

    校史文萃 2023年10月8日

    来源:南开大学报第1449期   发稿时间:2023-06-01 □ 崔国良 在中国现代史上,曾经出现过一位著名的党外布尔什维克,这就是号称“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现在我们又见到了一位,可称为“党外布尔什维克”:张彭春。笔者搜集史料,细述其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阅读马克思列宁和共产主义理论著作,与共产党同向同行之一段经历。 关注全国及世界人民的生活。张彭春首次回国,就创作了反帝并关…

    阅读更多»
  • 我在校刊《人民南开》那三年

    校史文萃 2023年10月3日

    来源:南开大学报第1412期   发稿时间:2021-04-01 刘绍本  校刊不是学报,它的报道性很强,在校园里是报纸型的宣传品;而学报则有很强烈的学术性,是刊物杂志型的科学研究成果汇集。在南开大学酝酿和初创时代,“校父”严修与张伯苓校长就支持并赞助在社会和中学校园颇有声望的报刊。1919年5月14日,津门各校学生代表集会,成立天津学生联合会,为推动爱国运动向前,加强各校师生联系,进一步唤起民众…

    阅读更多»
  • 档案中的南开建筑影像

    档案中的南开建筑影像

    校史文萃 2021年12月1日

    来源: 南开大学新闻网 发稿时间: 2020-06-10 余仔见 张兰普 南开大学的校园建设与快速发展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自1923年八里台校园的第一座建筑秀山堂建成,至1933年芝琴楼落成,南开大学规模初具,此为第一阶段。第二阶段则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新中国建设事业的展开,南开大学的校园建设也迎来了一个高潮。改革开放之后则是第三阶段,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南开大学校…

    阅读更多»
  • 杨石先:一辈子与“元素”打交道

    校史文萃 2020年12月1日

    来源:《中国科学报》2019年10月29日4版 本报记者 魏刚   人物简介   杨石先(1897年1月8日~1985年2月19日),出生于浙江杭州,原籍安徽怀宁,化学家、教育家,我国元素有机化学和农药化学奠基人,中国科学院院士,南开大学原校长。   1918年毕业于清华学堂,1922年获美国康奈尔大学硕士学位,1923年任南开大学教授,后兼任理学院院长。1929年在耶鲁大学研究院任研究员,193…

    阅读更多»
  • 化学工程追梦人张克忠

    校史文萃 2020年12月1日

    来源:《今晚报》2020年1月27日8版 张兰普   秉承“教育救国”宗旨和“理以强国”理念的张伯苓校长,在创立南开大学伊始,即在理科设置化学门,招收青年才俊来南开大学任教与接受教育,张克忠即是其中之一。   张克忠,字子丹,1903年1月生于天津,1919年南开中学毕业,于1921年9月考入南开大学理学院学习化学。他1922年春转赴美国留学,1927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化学工程博士毕业(1928年…

    阅读更多»
  • 不朽的诗魂查良铮

    不朽的诗魂查良铮

    校史文萃 2020年12月1日

    来源:《中华读书报》(2020年1月22日7 版)  文/龙 飞   查良铮这个名字是我读了他的译著才知道的。中学时代,从图书馆借来普希金的长篇诗体小说《欧根·奥涅金》,译者查良铮。回家翻开一页页读下去,我被深深吸引。第一次领略了普希金作品的瑰丽与神奇,也被查良铮译文的魅力所折服。从此记住了普希金,也记住了查良铮。   我从小爱好文学,立志上大学定要读中文系。然而上世纪50年代,俄苏文学…

    阅读更多»
  • 周其林:坚持原创的“催化”大师

    周其林:坚持原创的“催化”大师

    校史文萃 2020年12月1日

    来源: 南开大学新闻网 发稿时间:2020-01-12 南开新闻网记者 马超   一身深灰色西装,一条以化学元素装饰的领带,中国科学院院士、南开大学化学学院教授周其林以这样的装束出席了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的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凭借“高效手性螺环催化剂的发现”项目,周其林院士带领团队一举获得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这一中国自然科学领域的最高奖项。由于该奖项的评选…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