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史研究
-
重读刘泽华——兼谈两本《先秦政治思想史》
来源:公众号 经观书评 我们于1979年入学南开园,就读于历史系中国史专业,那时“我们的先生”已是思想解放运动中史学战线的一位领军人物,他最早喊出“打破枷锁,解放史学”的口号,主张“争鸣不应有前提”,以此反观诸子,他就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观点:“百家争鸣,实为百家争霸”。 重读刘泽华 ——兼谈两本《先秦政治思想史》 刘刚 李冬君 | 文 老头:一个思想的路标 先师刘泽华,对于中国历…
-
绛帐传灯处 春风化雨时——再读《教书人手记》有感
来源:《天津日报》2025年6月25日第12版 王爽 宁宗一先生的《教书人手记》一书今年由天津教育出版社再版了。和初版时相比,这次书中新收入了自称为“小字辈”的学生宋杨写的一篇序文《我所认识的教书匠宁宗一》。于是先读这篇,再重读刘泽华先生二十余年前所写的序一,继而将书中篇目再次逐一细细读来,不由得对书名里“教书人”这三个字反复回味。从1954年留校任教开始,宁宗一先生从事教学工作已七十余年。他有很…
-
怀念刘泽华老师 ——在刘老师“王权主义”的延长线上思考
来源: 《中华读书报》2025年5月21日第7版 张国刚 刘泽华老师离开我们已经七年了。今天我们在母校聚会,纪念泽华老师冥诞九十周年,心里仍然很难过。 这几年,有很多关于刘老师的怀念文章,有老师的弟子,也有老师的仰慕者,他们情真意切,读后令人感动。我只是对记忆中的刘老师谈点印象,同时对如何在“王权主义”延长线上思考谈谈看法。 我认识的刘泽华老师 我1979年8月来南开大学读研究生之前,…
-
档案中的南开特色校园合唱活动
来源: 南开大学新闻网 袁伟 张兰普 5月18日,南开大学2025年“五月的鲜花”合唱展演活动在八里台校区田家炳音乐厅举行,南开学子用歌声献礼,唱响青春之歌,传承红色基因,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以及南开大学“爱国三问”提出90周年。藉此机会,档案馆系统梳理有关历史资料,回顾校园合唱活动,再现南开校园往事。 一、历史…
-
高峰:现代资本主义经济理论研究大师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5年5月19日第8版 高峰(1933—2020),原名高世昌、高岗,曾用笔名浩风,原籍天津市。南开大学经济学系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教研室和现代资本主义经济研究室主任、南开大学经济学系副主任、教授,兼任中国《资本论》研究会副会长和天津《资本论》研究会会长等职务,研究方向为政治经济学、《资本论》、现代资本主义经济理论问题等。1978年以来,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学动态》《…
-
光明日报:【我是这样做学问的】从鲜活的实践中汲取智慧
来源:《光明日报》2025年5月16日16版 逄锦聚 读大学前,我有较长时间的农村实践,从未系统学习过经济学理论。 高中毕业后我回农村生活、工作了14年。那些年,我种过地,做过工,接触了中国最基层的农民和工人。14年的实践,不仅使我对当时社会条件下的中国经济有所了解,而且对我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考入大学,正是改革开放刚刚开始,全国工作重心向经济转移,我意识…
-
苏联式大学校园主楼设计探寻——以南开大学主楼为例
来源:《建筑史学刊》2025年第1期 新中国成立初期(1949—1966年)的高等校园的建设代表着新政权下的新气象,该时期规划的大学校园形态具有强烈的时代特点,在全面学苏的背景下,中国试图借鉴苏联的建设经验,通过院系调整奠定现代中国高等院校的雏形。这一时期诞生了以苏联式主楼为中心的校园规划模式,其建筑形式映射了该时期中国建筑界探索社会主义新形式的过程。文章通过历史图档研究,整理与分析两易其稿的南开…
-
从爱国之问到强国有我 ——南开大学深化爱国主义教育的探索实践
来源: 《光明日报》 2025年4月25日5版 作者:光明日报调研组 “你是中国人吗?你爱中国吗?你愿意中国好吗?”2024年9月21日晚,南开大学八里台校区体育中心,校长陈雨露带着师生重温老校长张伯苓的“爱国三问”。“是!爱!愿祖国繁荣富强!”同学们铿锵的回答久久回荡在体育馆内。 2019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天津南开大学考察调研时指出,学校是立德树人的地方。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
-
千年锦绣萃一身 月旦传承识无伦
来源: 《文汇报》2025年4月6日第4版 何群 “天行常健老何妨,花落为泥土亦香。”仅从叶嘉莹先生晚年在《奉和沈秉和先生〈迎春口号〉七绝二首》其一中写到的这两句诗里,我们就可以想见叶先生铸就的是自强不息、甘于奉献、无怨无悔的一生。中国古典诗词蕴蓄着中华民族最美好的心灵和品质,在其生生不已的感发作用中,传承着永不枯竭的精神力量。叶嘉莹一生以诗词为伴,并用整个生命传承古典诗词、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