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实:方克立先生的二字教

    平实:方克立先生的二字教

    校史研究 2024年5月7日

    来源: 《中华读书报》2024年5月1日第9版 作者:刘岳兵   方克立先生逝世四周年了。翻阅新出版的七卷《方克立论著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3年出版,以下引文只注卷数和页码,如Ⅴ1,即为第五卷第1页),字里行间,先生的音容笑貌不时浮现。七卷(中国哲学史上的知行观、中国哲学论稿、现代新儒学研究、马魂中体西用、忆往与教育、序跋·书评、书信·附录)之中,第五卷《忆往与教育》和第七卷《书信》对于了…

    阅读更多»
  • 未应磨染是初心

    未应磨染是初心

    校史研究 2024年5月7日

    来源: 《博览群书》杂志2024年第4期 张静   提到诗词,您首先会想到什么呢?换句话说,诗词,对于当下的你我,究竟意味着什么呢?是中考、高考的必考内容?是央视中国诗词大会上扣人心弦的飞花令?是炫于人前的一种才艺?是雅集唱和的一份技能?然而叶嘉莹先生却说:诗词,是支撑我走过苦难的力量!   叶嘉莹?何许人?   2021年初,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授予叶嘉莹先生“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颁奖词这样…

    阅读更多»
  • 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谷书堂先生的学术人生

    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谷书堂先生的学术人生

    校史研究 2024年4月29日

    来源:《 天津日报 》 2024年04月26日   谷书堂先生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领域的学术泰斗,也是南开大学政治经济学学科的重要开拓者和杰出代表。2016年3月,91岁高龄的谷先生离世,留给我们无尽的哀思和无限的怀念。他的离去不仅使中国经济学界失去了一位政治经济学研究大师,也使南开失去了一位毕生致力于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教育大家。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作为谷先生的学生和同事,我们敬仰…

    阅读更多»
  • 近代社会转型背景下的张伯苓爱国教育理念

    近代社会转型背景下的张伯苓爱国教育理念

    校史研究 2024年4月19日

    来源: 《南开大学报》第1464期第3版 □ 梁吉生 编者按:近日,由天津市社联与我校主办、我校新闻与传播学院、历史学院承办的“教育创新赋能现代城市高质量发展——张伯苓公能教育与天津城市文化”研讨会将在我校举行。本报特别摘登我校校史研究室原主任梁吉生先生的参会论文,以飨读者。 周恩来说:“我在天津南开读中学、大学。这个学校教学严格,课外活泼”。他还说,南开的教育,是正常而自由的。有严格之训练与优良…

    阅读更多»
  • 邢承吉丨档案与叙事——围绕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的多国探索

    邢承吉丨档案与叙事——围绕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的多国探索

    校史研究 2024年4月16日

    来源:上海书评 2024-04-13 文︱邢承吉 这场探险的开始是2016年的秋季,我提着两个沉重的大箱子飞抵曼哈顿,入住位于114街正对巴特勒图书馆(Butler Library)的公寓。这里是纽约曼哈顿相对安静的晨边高地(Morningside Heights)街区,也是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 University)和哥大师院(Teachers College)所在的街区。早晨四五点钟…

    阅读更多»
  • 郭永怀先生遇难始末

    校史研究 2024年4月8日

    来源:《人民政协报》2024年4月4日 第 9 版 作者:李波    上个世纪60年代,郭永怀在办公室看报    郭永怀(右二)和钱学森(右四)在试验场讨论技术问题(1965年5月)    钱学森夫妇(前排)、郭永怀夫妇(后排)和汪德昭(后排右一)一起游览颐和园(1960年) 2024年4月4日是清明节,也是郭永怀先生115周年诞辰纪念日…

    阅读更多»
  • 他始终走在思考的路上——刘泽华先生著《思想者的视界》选编导语

    他始终走在思考的路上——刘泽华先生著《思想者的视界》选编导语

    校史研究 2024年3月21日

    来源:《南开大学报》第1463期第3版 葛 荃 刘泽华先生(1935-2018),河北石家庄人,当代中国著名史学家,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著名学者。曾任南开大学历史系主任、南开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首届主任,“985工程”三期建设重点项目“中国思想与社会创新基地”主任。兼任国内多所高校的客座教授和十几个学会理事。代表作有《先秦政治思想史》《中国传统政治思想反思…

    阅读更多»
  • 严修藏书手稿捐献与庋藏

    校史研究 2024年3月17日

    来源:今晚报 作者:甄明 严修先生是近代著名的教育家与书法家,此外还是著名的藏书家。其一生爱书、读书、藏书,他的蟫香馆藏书达十余万卷,为嘉慧后学,曾有四次捐赠的义举,其中多次与天津有关。 严修第一次捐书在清光绪二十年(1894),其赴任贵州督学时。由于贵州偏远,士子得书不易,为此携带十四箱书,“九流四部,应有具备”放置学舍。第二次捐书在清代末年,时严修正在天津兴办学堂,特向位于玉皇阁的天津教育陈列…

    阅读更多»
  • 陈炳富,中国现代管理学的开拓者之一

    陈炳富,中国现代管理学的开拓者之一

    校史研究 2024年2月27日

    来源:《天津日报》2024年2月23日第12版 高阳 南开大学校园内矗立着一块“智圆行方”的石碑,这是南开商科一条重要的育人理念,已经成为几代学子的精神内核。这四个字也是陈炳富先生为人治学特点的高度概括。   陈炳富先生1920年12月出生于安徽和县。尽管年少时家境贫寒,但他笃志好学,学业成绩优异,自1934年在县立初中求学起,多次获得奖学金。1937年始读于湘西高中。1940年考入内迁贵州湄潭的…

    阅读更多»
  • “知中国,服务中国” 他们都有一颗赤子之心

    “知中国,服务中国” 他们都有一颗赤子之心

    校史研究 2024年2月22日

    来源:天津电视台,每日新报 2024年2月18日07版 1928年,南开系列学校创办者张伯苓,在学校发展方案中提出“知中国,服务中国”,此言虽在南开提出,但却反映了当时社会各界“认识中国现状、服务中国需求”的迫切心声,直至今日,这句话的力量仍在延续,雄浑有力,生生不息… 用“经济”服务中国 1919年南开大学建校之时,秉持“文以治国,理以强国,商以富国”的理念,设立了文、理、商、矿四个学科,其中文…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