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人物

今晚报:甘做科研“苦行僧” 点燃青年报国梦

今晚报:甘做科研“苦行僧” 点燃青年报国梦

来源:《今晚报》2023年12月18日02版

记者 李杨  

  “有人说,搞科研是场‘苦行僧’的修行,可只要心中有热爱,这就是我值得一生去追寻的梦。”出生于1988年的南开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教授孙宁,尽管年纪轻轻,却已经成为学校相关学科的科研核心人员:突破智能修锭机器人关键技术,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工程,一举打破困扰行业多年的“卡脖子”难题……十年间,孙宁带着他的团队攻克了多项国家级重大科研难题。

  提起孙宁与天津的缘分还要从2009年说起,从武汉大学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本科毕业后,孙宁被跨专业保送进入南开大学计算机与控制工程学院机器人研究所直接攻读博士学位。“大三参加南开大学保送面试时,我遇到了影响我一生的人——我的恩师方勇纯教授。当时,我国的人工智能事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很多核心技术还属于空白,亟待我们去探索。老师的话让我确立了转专业直接攻读博士的想法,从此,从珞珈山麓到马蹄湖畔,我与南开大学结下了不解之缘。”

  没有一粒种子可以轻松地破壳,孙宁的科研之旅亦是如此。初入南开,由于研究方向发生了改变,孙宁无论学习还是做实验都感到有些吃力。看到师兄师姐们兴致勃勃地谈论某个科研课题,孙宁心里更是“干着急”,他想尽快为这个团队出一份力。后来,在方勇纯教授的开导下,孙宁逐渐将心态放稳:“首先做好自己,强大自己,才可能凭借真本事、硬功夫去帮助别人。”凭借着一股子韧劲儿,孙宁一边大量查阅专业书籍和相关文献,一边泡在实验室跟前辈和师长“偷师学艺”。功夫不负有心人,博士在读期间,孙宁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授权发明专利多项。同时,他还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与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等多个项目,并荣获天津市“十佳大学生”、第19届关肇直奖提名奖、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南开十杰、南开大学研究生特等奖学金、教育部博士生学术新人奖多项荣誉。

  在科研这条漫漫长路上,很多人都是穷尽一生求索。孙宁常说:“我觉得自己是幸运的,能够在入行之初找到并确定了喜欢且非常有意义的研究方向。”2014年,博士毕业的孙宁留校成为南开大学一名年轻教师,主要研究机器人智能控制与应用。他格外重视将理论成果付诸于实际应用,注重“产学研”结合,在“智能起重机”及“有色金属浇铸”等领域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作为经济建设的“负重脊梁”,制造业、建筑业等必须以起重机为支撑。然而,我国起重设备智能化技术薄弱,越来越难以满足现代化生产需求。围绕“起重机智能控制”主题,孙宁所在团队把起重机作为一种特殊的机器人,针对不同需求提出了相应的智能感知、规划及控制算法,实现了快速智能“防摇”、平稳竖直起降等功能,突破了智能工业起重机技术瓶颈,为工业“负重脊梁”装上了“智慧大脑”。此外,面向有色金属浇铸过程,孙宁带领团队突破智能修锭机器人关键技术,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工程。其研制的有色金属修锭作业的智能感知、规划与控制系统,可实现生产线上有色金属关键信息的实时准确提取、机器人最优作业轨迹规划、打磨力精准控制等功能,能大幅优化金属铸锭的残余毛刺面积、平整度、修锭效率等重要指标。目前,该技术成果已成功应用于株冶集团的锌产线及河南豫光集团的铅产线等,大幅提高了作业效率与水平。

  科学是一种信仰,搞科研就要有“耐得住寂寞,撑得起理想,践行科技报国、创新报国”的使命感。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天津市杰出青年、宝钢优秀教师奖、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天津市自然科学一等奖、天津市专利金奖、吴文俊人工智能自然科学一等奖、中科院一区顶级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杰出论文奖、多个一区顶级期刊编委……如今,孙宁收获了不少光环,但他却始终坚守着一名普通科技工作者初心。谈到未来打算,孙宁说:“好的科研必须理论与实际‘两翼齐飞’,我将继续深耕我国‘起重机智能控制’‘有色金属修锭机器人感知与控制’等核心技术,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提炼关键实际问题,服务中国工业现代化发展,让中国制造站在世界之巅。”

  原文链接:http://jinwanbaoepaper.enorth.com.cn/jwb/html/2023-12/18/content_87645_129713.htm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