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乡:南开叶嘉莹先生的世纪求索

    回乡:南开叶嘉莹先生的世纪求索

    校史研究 2023年10月16日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2023年10月13日 王京雪 刘梦妮 雷琨 “半生漂泊回乡路。40多年前的叶嘉莹,是带着乡愁回来的。回乡前,她笔下的诗词始终弥漫着乡思。她为此归来,返回故土、返回祖国,也返回中华儿女的精神家园。 一切的乡愁,都是文化的乡愁。中华诗词里有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共同回忆、共同情感、共同审美和共同追求,因而,中华诗词也就成了中华儿女所独有的故乡。 一生致力于传承中华诗词文化,叶嘉莹唤…

    阅读更多»
  • 南开学校: 传递一种人生态度

    南开学校: 传递一种人生态度

    校史研究 2023年10月13日

    陈鑫 原载于《天津日报》2023年6月20日12版   南开人常说“南开南开,越难越开”,指的是克服困难的决心。巧合的是,南开这所学校也确实一路向南,不断开拓。从西北角的严氏家塾,到“南开洼”的南开中学,再到城南八里台的南开大学,后来又有了西南的重庆南开中学、自贡蜀光中学……南开大家庭真是“越南越开”。   南开中学是在严氏家塾基础上创办的,1904年初设时校址在教育家严修的宅内。1907年迁至“…

    阅读更多»
  • 百年思源堂: 见证大学与城市的共同发展

    百年思源堂: 见证大学与城市的共同发展

    校史研究 2023年10月13日

    陈鑫 原载于《天津日报》2023年5月16日12版    今年是南开大学八里台校区启用100周年。从天津城南的“荒凉一片”,到如今繁华热闹的市区,八里台的变迁不仅展现了城市空间的拓展,也是天津科教发展、城市精神塑造的缩影,是大学与城市相互赋能、共同进步的象征。思源堂作为唯一尚存的南开大学早期主建筑,亲历了百年沧桑巨变。   今天,南开师生习惯将八里台称为老校区,称津南校区为新校区。但在当年,八里台…

    阅读更多»
  • 一则新发现的张伯苓佚文

    一则新发现的张伯苓佚文

    校史研究 2023年10月8日

    来源:南开大学报第1450期   发稿时间:2023-06-15 □ 张昊苏 文献搜集、整理工作,素无止境。近年来,厚重的十卷本《张伯苓全集》,与《张伯苓教育佚文全集》等书先后出版,再加上《张伯苓年谱长编》和据说最近将印行的《补编》,张伯苓生平、著述的主要文献资料,应已得到比较充分的挖掘、整理。不过,张伯苓除了投身教育之外,还是当时非常活跃的社会活动家,与各界人士均有往还,其中可能留下不少文字、言…

    阅读更多»
  • 造就“完全人格” ——张伯苓“公能”教育思想的实质

    造就“完全人格” ——张伯苓“公能”教育思想的实质

    校史研究 2023年10月7日

    来源:南开大学报第1446期   发稿时间:2023-04-15 □ 崔国良 张伯苓在半个世纪的教育活动中,建立了闻名中外的南开教育体系。在创建过程中,他提出了独具特色的教育目标、方针和方法,总结并形成了他的“公能”教育思想,并把它定为校训“允公允能,日新月异”,其“目的在培养学生爱国爱群之公德,与夫服务社会之能力”。他的“公能”教育思想的实质,在于培养人的素质。其主要内容概括如下。 重视教育与社…

    阅读更多»
  • 识得读书真理在——吴玉如与南开的因缘

    识得读书真理在——吴玉如与南开的因缘

    校史研究 2023年10月7日

    来源:南开大学报第1445期   发稿时间:2023-04-01 ①吴玉如在书房中;②从张伯苓夫妇墓碑 (吴玉如书丹)拓片节选的南开校训;③吴玉如书陆游《海棠歌》;④吴玉如作书;⑤吴玉如自书诗《辞蜀书愤》(局部);⑥《吴玉如全集》书影。 □  魏暑临 1913年2月,由著名爱国教育家严修、张伯苓创办的天津南开学校(今南开中学)迎来两位翩翩少年:一位来自东北奉天(今辽宁…

    阅读更多»
  • 张彭春人权思想的当代启示

    张彭春人权思想的当代启示

    校史研究 2023年10月5日

    来源:南开大学报第1432期   发稿时间:2022-05-15 □常 健 张彭春(前排左一)与世界人权委员会主席、美国罗斯福总统的夫人埃莉诺·罗斯福(前排左二)在世界人权会议上 张彭春在参与起草《世界人权宣言》的过程中,提出了一系列有关人权的重要思想,有些被吸纳进《宣言》,有些则没有。从当代人权面临的处境和挑战来看,张彭春先生的思想具有特别的启发意义,值得我们深入发掘、体会和弘扬光大。   用中…

    阅读更多»
  • 曹禺戏剧的民族性与世界性

    曹禺戏剧的民族性与世界性

    校史研究 2023年10月4日

    来源:南开大学报第1415期   发稿时间:2021-05-15 □李扬 1934年,南开学校30 周年纪念,南开话剧团公演《新村正》,右三为饰主角的曹禺。 曹禺是中国现代戏剧史上最伟大的剧作家。他时刻关注着世界戏剧发展潮流,并不断在前辈的创作中汲取着营养,并借以创造出隶属于自己的独特剧作。他近乎以一己之力,将中国话剧剧本的“文学性”、“剧场性”提高到了有能力和世界戏剧文学对话的高度。但在曹禺接受…

    阅读更多»
  • 语言改革、教育普及与现代国家——浅议严修对中国语文现代化的推动

    校史研究 2023年10月3日

    李英姿 摘要:清末民初,许多仁人志士尝试以语言文字改革作为中国社会现代化转型的突破口,严修即是 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以支持官话合声字母、推动民族共同语形成所开展的一系列教育革新活动为 切入点,探讨语言改革、教育普及与现代国家之间的密切关系。严修在清末民初语文改革运动中发挥的 引领作用极大地推动了中国语文现代化的进程,而在这一过程中西学东渐对其语言文字改革思想和实 践有重要影响。 关键词:严修;官…

    阅读更多»
  • 一篇最新发现的邢公畹佚文

    一篇最新发现的邢公畹佚文

    校史研究 2023年10月1日

    来源:南开大学报第1410期   发稿时间:2021-01-22 □邢 沅 邢公畹自述中多次提到的他的处女作《童时回忆》最近被发现。众所周知,邢公畹有一篇文学处女作《儿时回忆》发表在《太白》杂志上,但从没人见过原文。经多方多年查找终无所得,各大小图书馆均无收藏。最近一个非常偶然的机会得知某私人手中有此宝贵史料,她说,你们都搞错了,文章名字题目是《童时回忆》,而且署名是“兰生”。…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