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要闻

“从国帜三易到爱国三问”主题展览在西南联大旧址开展

来源: 南开大学新闻网

南开新闻网讯(记者 李硕 摄影报道)今年1月1日,《爱国主义教育法》正式实施。值此新法实施之际,1月3日上午,“从国帜三易到爱国三问”主题展览在原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旧址所在的云南师范大学西南联大博物馆开展。展览由南开大学、威海市刘公岛管理委员会、云南师范大学共同主办,云南师范大学西南联大博物馆(西南联大研究所)、南开大学党委宣传部、南开大学校史研究室、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院、天津市严修研究会、天津市张伯苓研究会共同承办,旨在通过展现张伯苓等一代知识分子筚路蓝缕为国育才、兴学图强的教育实践之路,激励后辈在新时代传承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从国帜三易到爱国三问”主题展览在西南联大旧址开展

1898年5月,在历经甲午战争炮火洗礼的山东威海刘公岛,时任北洋海军见习军官的张伯苓目睹日本太阳旗、中国黄龙旗、英国国旗先后升起,一日之内“国帜三易”,这屈辱的一幕使他大受刺激,决心投身教育救国事业,创办南开学校。1935年9月17日,黄海大战41周年纪念日这一天,张伯苓提出“爱国三问”——“你是中国人吗?你爱中国吗?你愿意中国好吗?”,在风雨飘摇的旧中国,这三问振聋发聩,警醒世人。1937年,南开大学遭到日军轰炸,校舍被毁,为保留教育火种,南开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三校在时任校长张伯苓、蒋梦麟和梅贻琦的领导下南迁,合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在抗战烽火中弦歌不辍,培养了大量杰出人才,造就了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的奇迹。从“国帜三易”到“爱国三问”,从刘公岛到南开学校、再到西南联大,爱国精神与报国壮志一脉相承,始终不渝。

  展览开幕式上,云南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李宏指出,希望以此次活动的深入开展为契机,全面推进云南师范大学与南开大学的持续深度合作,推进西南联大博物馆与南开大学校史研究部门、与威海刘公岛甲午战争博物院、与全国各地西南联大相关的纪念场馆开展紧密合作,共同讲好爱国主义故事,弘扬好爱国主义精神,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携手奋进。

  南开大学党委副书记梁琪表示,举办此次展览,就是要牢记爱国初心,做好“爱国三问”的时代答卷,将先贤开创的爱国主义教育之路在新的时代发扬光大;要以史铸魂、以史资教、以史育人,在新的时代共同讲好联大故事,传承弘扬联大精神;要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在以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为主题的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之路上作出贡献。

  云南师范大学副校长孟庆红主持了开幕式。威海市刘公岛管理委员会党委书记,威海文旅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刘震;威海市刘公岛管理委员会党委委员、副主任,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院院长张军勇;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宣教处处长彭小柏出席开幕式。主办单位、承办单位负责同志,云南师范大学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及师生代表二百余人出席活动。

“从国帜三易到爱国三问”主题展览在西南联大旧址开展

“从国帜三易到爱国三问”主题展览以爱国、救国、报国、强国为主线,共分为“国帜三易”“育才救国”“爱国三问”“时代新答”四个篇章,通过200余幅图片和部分珍贵文物史料,生动再现了张伯苓先生始于刘公岛的爱国心路和创办南开学校的报国实践,充分展现了甲午战争以来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奋起抗争、前仆后继,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历程。展览将持续至2月底。

  开幕式后,活动主承办方共同举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工作座谈会”。与会专家学者从自身经验出发,就高校、博物馆、纪念馆如何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工作进行了充分交流研讨。

  当天活动结束后,前来参会的南开大学一行还分别与云南省委宣传部、云南大学进行了交流研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