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要闻

天津人艺《爱国三问》剧组南开行

来源:张伯苓研究会

天津人艺《爱国三问》剧组南开行

近日,天津人民艺术剧院《爱国三问》剧组踏上了一场非同寻常的探访之旅。从祭奠先贤到感悟校史,从艺术对话到精神传承,为即将上演的话剧注入了更厚重的历史温度与时代共鸣。

张伯苓雕塑前献花 以敬畏之心对话历史

清晨,剧组全体成员肃立于南开大学八里台校区的张伯苓校长雕塑前,敬献鲜花,鞠躬致意。

天津人艺《爱国三问》剧组南开行

校史展中重温烽火岁月 南开精神的具象化呈现

随后,剧组参观了南开大学校史展览馆。展览中,“国帜三易”的历史屈辱、抗战时期南开师生辗转西南坚持办学的坚韧、日军轰炸后“南开虽毁,精神永存”的誓言,令剧组深受震撼。

南开大学校史研究室负责人特别提到:“张伯苓校长在西南联大时期,曾以‘用粪水浇灌鲜花’的幽默比喻回应办学困境,这份乐观与智慧正是南开风骨的缩影。”

剧中“夜晚轰炸”“爱国三问”等场景的灵感来源,在此得到了历史印证。主演们驻足于展柜前,反复研读史料细节,力求在舞台上还原最真实的南开精神。

天津人艺《爱国三问》剧组南开行

天津人艺《爱国三问》剧组南开行

天津人艺《爱国三问》剧组南开行

范曾艺术馆观画 艺术与家国的跨界共鸣

剧组走进范曾艺术馆,欣赏这位南开杰出校友的丹青墨宝。范曾笔下的人物画作,既有传统文人的风骨,亦饱含对民族文化的深情。

天津人艺《爱国三问》剧组南开行

以戏为媒 让爱国三问响彻新时代

值”爱国三问”提出90周年之际,天津人艺以戏剧之笔勾勒出一部跨越时空的精神史诗。当张伯苓在战火中守护教育火种的身影与当代青年的精神求索在舞台相遇,这场对话早已超越简单的历史复刻,升华为民族文化基因的深层叩问。剧中通过张伯苓丧子后的坚忍、面对废墟的刚毅等情节,塑造了一个有血有肉的教育家形象,将”你是中国人吗?你爱中国吗?你愿意中国好吗?”的诘问化作澎湃的精神潮汐。那些定格在舞台上的南开风骨,不仅是历史坐标的再现,更昭示着每个时代青年必须续写的答案——当教育者的坚守与学子的担当在民族命运的坐标系中交织,便铸成了永不褪色的精神丰碑。

3月28日至29日,这场穿越九十载的精神对话将在滨湖剧院激荡新时代的回响。

相关新闻